“個”是指文玩核桃的個頭。
一般來說,品相俱佳的核桃越大越值錢。核桃的個兒,在清朝那會兒,是沒有“您的核桃尺寸是多少呀?”這樣的話的,核桃的大小據說是在民 國后期以后,商家為了賣個更好的價格,逐漸炒作起來的。當時,核桃的大小只是與玩核桃的手來進行比較的(個人感覺這樣才更加科學和客觀)。是根據核桃在自己手中轉動時,手指的張開程度說的:“大杖把兒”、“小杖把兒”、“正把位”和“小把位”。同一對核桃在手小的人手里是“大杖把兒”,但到了手大的人手里,就成了“小杖把兒”,甚至是“小把位”。“大杖把兒”、“小杖把兒”、“正把位”和“小把位”的涵義?早年間人們如何確定核桃的大小?我先賣個關子,在這里先不說。
核桃的尺寸,之所以在今天顯的這么重要。可能也和大家對盤玩核桃不甚深奧,很難接觸到。惟有核桃的尺寸比較容易理解、掌握有關系吧。你要是真見到了一對質形色具佳,而且還有很高意境在其中的核桃,你會感嘆天工之巧妙,甚至覺得幾十年之內很難再找出這樣的一對核桃,哪里還會在呼她們的大小!
“質”好的核桃質地細膩堅硬,碰撞起來新核桃聲音瓷實,手感沉。老核桃揉起來如羊脂玉一般細潤,碰撞如同金石。
盤出來的老核桃,非常漂亮。可是質地不好的核桃,沒等盤出來,就壞了。玩核桃,首先是質。質,決定了核桃的壽命;決定了核桃上色的好壞,快慢。質包括核桃的硬度、是否圓潤、是否細膩、是否成熟、是否做過等等品種不同,質地不同。同一棵樹上,沒長熟的核桃,質地也要稍差。
陰皮也使核桃的質地變差。陰皮的產生,主要有兩種原因。在這里,我只說一種:核桃在生長過程中,雨水滲入青果中,附在核上,影響了核桃的正常生長,導致顏色變深。有的陰皮是深黑色,這樣的核桃貴賤不能買,你就是盤50年,顏色也不對。永遠成不了“玩意兒”。
核桃生長過程中,環境的干濕程度,是靠雨水,還是地下水,都會影響核桃的質地。嘉峪關一帶的寬邊獅子頭,質地堅硬、筋大、紋深、邊寬且薄、不夠飽滿,就是和掛果期間,干燥少水有關。
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賣主的“自己加工”。不要說什么酸洗、油渣、上色了。就是簡單的用自來水洗,也會破壞核桃的質地,影響盤玩過程中的上色,也一樣會導致核桃成不了“玩意兒”
為什么要用水洗?還是核桃沒長熟,青皮去不干凈,沒長熟的核桃,質地自然相對較差。也有的賣主是因為他主要考慮的是經濟利益,沒有過多的考慮,他賣的核桃是“玩意兒”。
核桃的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核桃的色,甚至包括盤50年之后的色。
“形”指的是文玩核桃的紋路和配對,兩個核桃越接近越珍貴。
核桃的下部,一般都稱之為“底座兒”,決不能叫“屁 股”甚至是“禁用詞語”,太不文雅了。那時的北京人,是非常喜歡說吉祥話兒的。即使是現在,你要是說“屁”或是“禁用詞語”,也是很外行的話。核桃的配對,是形的重中之重。“四面為上品”、“六面為極品”,說得是兩個核桃要盡可能的一樣。這個道理,現如今的人好象都知道,但配對還有更深的學問在里面。對配得好的核桃,如同人穿的鞋一樣,怎么放著都能看出哪個是左,哪個是右。現在市面上有很多要價上千的核桃,實際上根本不成對,只是一付順子而已。核桃的紋路也很重要,一對極品核桃,有很深的意境在其中,“意”很大程度來自核桃的紋路。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