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法利生的事業(二)
須達多長者皈依佛陀,在喬薩羅國舍衛城建筑祗園精舍,供養佛陀。這寺院的規模比竹林精舍更宏大。是佛佛陀在北方說法的根據地。 喬薩羅國的波斯匿王和王后末利夫人,也皈依佛陀,成為忠誠護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六年,回祖國探望年老的父王。阿難陀等王子及羅侯羅,后來都隨佛出家。當凈飯王高齡九十三,病重垂危時,佛陀再回祖國為父王臨終說法,送終扶棺,布施財物,以示孝敬。后來,姨母波波提、太子妃耶輸陀羅等五百 婦女亦出家,成為比丘尼。佛陀提高了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
佛陀是大眾的安慰者和救護者,他愛護一切眾生如親人,替病比丘洗滌膿血,替瞎子比丘穿針縫補。釋迦族和拘利族爭水,他不辭勞苦,遠道去替他們調解,毗舍離疫癥流行,佛陀不怕傳染,進城安慰病人,教化病人。這一切的行動,都是大慈悲救世精神的表現。
佛陀成道后,證悟一切眾生都可成佛,便提倡慈悲平等的教義,故他的弟子中,不論是男女老少,貧富貴賤, 加入僧團后, 便一律平等。優婆離是理發匠,出家得道后,被尊為戒律學權威。清道夫須尼達,由佛陀親自接引他皈依佛教。出身歌舞伶人的安巴里也能修證到阿羅漢果。他們都是印度最低賤的首陀羅族的奴隸,皈依佛陀后,都能獲得應有的地位,佛陀真是歷史上第一位破除奴隸制度的人!
佛陀以慈悲無畏的態度,深入民間,去傳播平實的道德與中道的真理,凡是和他接觸過的,聽他說過法的,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信仰。所以他的信徒,從國王、后妃、大臣、以至平民、乞丐、奴隸,應有盡有,遍布社會每一階級。
宏法利生的事業問答
1。祗園精舍是由誰建立的?在什么地方?
2。喬薩羅國的那一位國王和王后也皈依佛陀?
3。佛陀成道后幾年才回返祖國?他回國后又把誰帶離出家?
4。佛陀在他的父王臨終時如何示孝敬?
5。佛陀如何表現他的慈悲救世精神 ?
6。佛陀怎樣提倡平等?
佛陀進入涅槃
佛陀自從成道后,就席不暇曖地四處弘揚正法,足跡踏遍恒河兩岸。直到八十歲那年,從摩竭陀國到毗舍離,身體染了疾病,自知將在三個月內涅槃。又漸漸向前走,途中經過波婆村,接受金匠淳陀的最后供養,病勢加重,于是走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羅雙樹林,選擇在娑羅雙樹間,作為入滅的地方。這時,有一位百多歲的異教徒 ,名叫須跋陀羅 ,來請佛陀解疑問,佛陀又抖擻精神為他說法,使他聞法證道,成為佛陀最后度化的弟子。
佛陀將要涅槃時,眾弟子都很難過地圍繞在他身邊;佛陀象慈母般地安慰他們說:“你們不用悲傷,我一生所說的教法,已經很多,只要你們能依照著去實行 ,就 是我法身永遠在人間了!”就 在這年公元前五四三年的五月月圓夜半,佛陀從容安祥地入滅了。
涅槃是梵文 ,翻譯它的意思是〈圓寂〉或〈不生不滅〉。具足了一切功德 叫做〈圓〉,斷盡了種種煩惱叫做〈寂〉;就 是沒有了一切煩惱,而身心達到清凈和平的境界。也可以說是煩惱和業障永遠〈不生〉,而智慧與功德圓滿不滅。達到這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才是人生究竟離苦得樂的目標。
七天后,弟子們和拘尸那拉城立末羅王,用最隆重的禮儀,舉行火葬,佛陀的舍利,由八國國王請法,建塔紀念。這種舍利塔,一直到現 在,還留存在人間。
佛陀雖然涅槃了,但他一生慈悲救世的偉大精神 ,卻是永遠留在人間,受全世界人的仰慕和崇敬。
佛陀進入涅槃問答
1。佛陀在什么地方接受誰的最后供養?
2。佛陀的最后一個弟子是誰?
3。佛陀在那一年涅槃?那時他幾歲 ?涅槃地是在那里?
4。涅槃是什么意思?
5。試解釋〈圓寂〉和〈不生不死〉二詞?
6。佛陀的弟子怎樣安排他的遺體?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