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惡行善
白居易是中國唐朝的大詩人,他對佛法,有真誠的信仰。他在杭州當刺史時,有一天,到秦望山去,和鳥巢禪師討論佛法。
“佛法的大意是什么?”白居易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禪師簡單的回答。
“這兩句話,三歲的小孩子也懂得呀!”白居易很失望。
“盡管三歲的小孩子也懂得 ,可是八十歲的老翁,卻不一定做得 !”禪師慈和而莊重地說道:“要知道,真理并不離開我們很遠,其實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不要輕視這兩句平凡的話 ,能夠好好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把它實行起來,才是真正懂得佛法的!”
白居易聽了,非常佩服禪師的高見。
什么是善?我們做的事,對自己有利益,對他人也有利益;或者犧牲了自己的利益,能夠利益他人;這就是善。
什么是惡?如果我們做的事,是為自己的利益,而侵害到他人的利益;或者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利益;這就是惡。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到各種行為,隨時隨地努力做好事,而避免一切過失。
止惡行善問答
1。白居易對佛法怎樣?
2。鳥巢禪師如何回答白居易的問法?
3。鳥巢禪師如何指正白居易的輕視 ?
4。白居易聽了禪師的話怎樣?
5。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6。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緣起的人生宇宙
萬有都是從因緣所生起的,沒有一件事物能夠例外;所以‘因緣所生起’,就成為一條永久不變的定律;佛就叫這定律為〈緣 起〉。
緣起的人生宇宙,是一個處處關連的關系網。
好像花園里的一棵樹,要靠種子水分土壤種種因緣 ,才能夠生起存在,這叫〈緣 起〉。其實生長這棵樹的種子水土等〈因緣〉,本身還是要靠別的因緣 ;因緣又要靠因緣,這樣廣開去,可以牽涉到一切萬有。反過來說 ,這棵樹可以培植風景,長大后木材可以砍來做家具,而家具又可以供人應用;由因緣所生的樹,又可以做別的東西的因緣 ,推廣開來說,物物相助,又可以關涉到一切萬有。萬物助長于一物,一物又可以關連到萬物,宇宙萬有,就是這么樣的一個互相關連的關系之網。
又如一個人的生存,小時要靠父母的養育,大了要靠朋友的幫助;衣食住一切生活物質,要靠農人工人商人的供給;生存的保障,要靠國家的組織,軍警的衛護 。必須要有這種種的〈因緣 〉, 一個人才能夠生存。同時,一個人也必然的要盡他的智識能力,去替社會做事,給別人作〈因緣 〉。“你種田,我織布,他蓋房屋給 人住”;人類是社會的動物,社會是群眾分工合作的組合,它的相依共存的緣 起關系,是更明白的。所以,人生社會也是這么樣的一個互相關連的緣起之網。
萬有都是緣起相關的,宇宙間沒有一件事物,可以離開別的事物而單獨存在;社會上也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其他的人而單獨存在的。個人既需要社會群眾的助力才能夠生存,必然就也應該貢獻自己的能力給社會群眾,去幫助別人的生存。‘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一切來自群眾,一切還歸貢獻給群眾 。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記了我所依存的社會群眾 。而應該將 個人融化在社會群眾 中,去為社會群眾服務謀福利。
明白緣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無我為人’,互相合作。
問答
1。何謂〈緣起〉?
2。試舉例說明事物的緣起關系。
3。試說明人生社會的緣起相關。
4。明白了緣起的道理,應該怎樣?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