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智賢圣
種性。各種的根性。
種智。一切種智的簡稱。
種覺。佛證一切種智之后,便能大覺圓滿,故名種覺。
種子。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名為種子,猶如植物的種子能開花結果。
智。深明事理的智慧。
智光。智慧的光芒。
智果。涅槃為斷果,菩提為智果。
智門。佛教有智慧二門,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門,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慧門。
智海。智慧廣大如海。
智智。智中之智。亦即佛之一切智。
智德。諸佛三德之一,即佛的智慧深廣,無所不知,無所不見,號稱一切智人,叫做智德。
智斷。智德與斷德,明白真理名智德,斷盡煩惱名斷德,亦即菩提與涅槃。
智證。以智慧證悟涅槃。
智相。智慧的相狀,亦即佛的光明,因為佛的光明是佛智顯現於外的相狀。
智慧。梵語若那,華譯智,般若華譯慧,明白一切事理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智慧光。阿彌陀佛的十二光之一。
智慧證。智慧能破除眾生的愚癡,猶如燈光能破除黑暗一樣。
智慧劍。智慧能斷除煩惱和杜絕生死,猶如利劍能斷切東西一樣。
智慧光佛。即阿彌陀佛的別名。
智慧觀照。以智慧來照察事理。破諸迷惑。
智藏。智慧廣大,含藏一切諸法。
賢。證悟真理的人叫做圣,比圣略遜一等的叫做賢。
賢人。指證得各種果位,但沒有證得法身的人,如聲聞乘預流果以前及菩薩乘初地以前的修行人,都叫做賢人。
賢圣。在凡夫之位的修行人叫做賢,已經斷惑證真的人叫做圣。
賢劫。過去的大劫,名莊嚴劫,未來的大劫名星宿劫,賢劫即現在的大劫,因在此賢劫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故稱為賢劫,又名善劫。
賢劫千佛。現在的住中劫,名為賢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應出一千佛,始自拘留孫佛,終至樓至佛,是名賢劫千佛。釋迦佛為其中第四尊佛。
圣。正的意思,證正道,名為圣。
圣人。斷惑證真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人格最完善,能力最高強的人。
聖印。圣道的法印,如三法印與實相印等。
圣行。進入圣位的行為,即戒定慧。
圣言。正直的言語,有四種圣言。即言不見為不見,言不聞為不聞,言不覺為不覺,言不知為不知。
圣典。即佛經。
圣果。依圣道而得之果,即菩提涅槃。
圣財。圣人的財產,大寶積經說:“信、聞、慚、愧、捨、慧、如是等法,是謂圣財,彼諸眾生,不獲此故,名極貧窮”。
圣胎。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賢位。
圣僧。得道的高僧。
圣諦。圣人所見的真理,即苦集滅道四諦。
圣眾。指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種得道的大眾。
禪識離覺
禪。禪那的簡稱,華譯為靜慮,即靜息念慮的意思。
禪心。寂定的心。
禪行。坐禪的行法。
禪戒。禪定與戒法。禪宗與律宗。
禪法。有二種,即如來禪與祖師禪。如來禪者,如經論所說的四禪八定;祖師禪者,經論之外,歷代祖師不立文字以心印的禪法。
禪宗。以禪那為宗派.因此宗偏重於修心,以心傳心,直傳佛祖的心印,故又名佛心宗.
禪規。禪寺所奉行的規則,因這些規則是由唐百丈山懷海禪師所制定,故稱為百丈清規.
禪寂。修禪以寂靜念慮.
禪慧。禪定與智慧。
禪觀。坐禪與觀念真理。
禪定。即界中人,欲離煩惱,以思惟研修為因而得定者,名思惟修;定是梵語三昧的譯語,是止心於一境而離散亂的意思。卻一心研修為禪,一念靜止為定。合稱為禪定。
禪門。禪定的法門,如三學中之定學與六波羅蜜中之禪波羅蜜是。
禪和。又叫做禪和子,即參禪的人。
禪悅。入禪定時所得到的喜悅。
識。心的別名,亦識明了分別的心。
識住。識所定或愛者的境界。
識海。真如是如來藏識,真如因隨緣而起諸法,猶如大海掀起波濤一樣,故謂之識海。
識藏。如來藏與無明和合而成阿賴耶識,生出一切萬法,故指如來藏為識藏。
識變。一切萬法唯識所變。
離垢。脫離煩惱的垢染。
離蓋。脫離五蓋,也就是脫離五種煩惱。
離垢眼。脫離煩惱之垢染的清凈法眼。
離相。離相是無涅槃的相
離相戒。又名無相戒,即持戒人心無所著,視一切戒律猶如虛空,了無持犯之相。
離生。脫離生死。
離生性。出離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達諦理斷見思惑永離三界之生死的正性。
離間語。離間人家和好的語言,為十惡之一。
離言真如。真如之體,本來就是離言詞之相與心念之相,叫做離言真如。
離怖畏如來。在施餓鬼之法中,五如來中北方如來之名,亦即釋迦如來。
覺。梵語叫做菩提,是覺察或覺悟的意思。在事障上,一切煩惱,伺隙侵入,惟至圣能隨緣省察,不為所困,是覺察義;在理障上,凡夫癡迷,顛倒執著,惟至圣能朗然徹悟,燭照無遺,是覺悟義。
覺心。覺悟不迷的心,本覺的妙心。
覺王。佛的尊稱,因佛是覺悟最徹徹的人。
覺分。梵語叫做菩提分,即順於覺的分支,有三十七法,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
覺法。觀察人的心術偏正,叫覺法。
覺他,使他人覺悟的意思。
覺母。文殊菩薩的德號,因文殊於智理二門中司智門,而諸佛皆由智慧而生,故名覺母。
覺性。覺悟的自性,覺知之性。
覺岸。覺悟的彼岸,即佛的境界。
覺者。覺悟的人的意思,被稱為覺者的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缺一就不能稱為覺者。
覺海。佛教以覺悟為宗,故稱佛教的教義深廣猶如大海。
覺照。用覺悟的心來觀照一切。
覺路。正覺的道路,亦菩提之路。
覺滿。覺悟圓滿的人,即是佛。
覺樹。菩提樹,菩提華譯為覺,世尊在畢波羅樹下成菩提,故稱其樹為菩提樹。
覺道支。七覺支與八正道。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