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最初是為供奉佛陀舍利、表達對佛陀的恭敬紀念之心而修建,多以磚、木及石材等材料構筑。到了后來,為了紀念佛陀一生八相成道的功德,于是信眾們便在佛陀出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般涅槃處、過去佛之經行處修造佛塔作為供養禮拜之處所。
信眾們為了表達對佛陀的恭敬,修學福慧,很早就有了右繞佛塔的傳統,有些信眾還把它當作修行方法之一。佛教經典中也記載了關于繞塔的諸多功德,如佛在《法華經》開示:“乃至童子戲,聚砂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據傳,過去阿育王有一世為童子時,曾于嬉戲中聚沙作佛塔,行修供養,以此因緣令諸童子皆種成就佛果之緣。《摩訶僧祇律》中也說:“百千車真金,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華香供養塔。”這里用譬喻說,如果有人用百車之真金來修布施功德,不如懷著慈悲善念供養佛塔的功德多,以此鼓勵信眾們以佛塔為供養對象,以繞佛塔為修學方法。
關于繞塔功德,比較全面介紹的經典當屬《右繞佛塔功德經》,佛在經中開示:“在于閻浮提,常生最尊勝,清凈種姓中,斯由右繞塔;儀貌常端,富貴多財寶,恒食大封邑,斯由右繞塔;財寶常盈積,而無慳吝心,勇猛廣惠施,斯由右繞塔;色相凈微妙,見者皆欣仰,所住常安樂,斯由右繞塔……深遠微妙音,聞者皆歡喜,安樂常無病,斯由右繞塔;滅一切煩惱,具足大威德,無漏六神通,斯由右繞塔;永離貪恚癡,及一切障礙,證獨覺菩薩,斯由右繞塔;得妙紫金色,相好莊嚴身,現作天人師,斯由右繞塔。”此經中,將繞塔與成就世間福報及出世間修行功德結合起來,向信眾們宣說繞塔的種種殊勝功德,推動了后世信眾們把右繞佛塔當作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日常繞塔的方法,在《三千威儀經》中講了五點:
一、低頭視地:
要求在繞塔時身心專注,眼觀前行之地,懺悔業障,以熄滅妄想雜念;
二、不得蹈蟲:
繞塔時應注意腳下是否有蟲類等生命,發現時應主動避讓或救護,不得踩踏,以滋養慈悲;
三、不得左右顧視:
一心繞塔,誦佛之圣號,令對三寶起恭敬心;
四、不得唾佛前地:
有佛塔處即為佛地,為了成就威儀莊嚴之相好,故不得亂吐唾沫;
五、不得中住與人語:
繞塔即是修行法門,為了收攝妄想,保持正念,故不得在繞塔中途停下來與周邊人閑聊,而是要發菩提心、恭敬心,關注當下,如同行禪,令生定慧。
所以,繞塔也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方法,信眾們外出遇到有佛塔處,當敬之如佛,右繞三匝、七匝、九匝或更多(以單數為主),不但表達了對佛陀的敬仰,還能令自己成就種種世間福報及出世解脫的智慧功德。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