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是佛教用語,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昵縛男、泥洹、涅槃那,大致指指無為、自在、不生不滅等意思。對于涅槃含義的解說,一般小乘經論認為有有余涅槃和無余涅槃兩種,大乘學者認為除了以上兩種之外,還有本來自性清靜涅槃和無住處涅槃,共四種意思。鳳凰涅盤跟鳳凰涅盤是一個意思,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一種堅強的意志。
涅槃含義簡介
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因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有生滅相,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中的種種煩惱、痛苦,苦行和輪回。
佛陀降生示現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們才漸漸有人實證涅槃,也就是聲聞四果阿羅漢、辟支佛舍壽時取證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際,而證得佛果的人,是取證無余涅槃。當有佛教持戒清凈的修行者離開人世時,許多人會尊稱他(她)們進入涅槃或圓寂。
涅槃的類型
1、有余涅檗
指涅槃后仍存有不徹底的心念,是羅漢的境界。一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身體的存在,要受世間風雨、饑餓等痛苦,故稱有余涅槃。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后,擺脫了煩惱,達到了涅槃的境界,但身體還在,這時也屬于有余涅槃。
2、無余涅槃:
若肉身已死、斷絕一切想念、一切果報也完全不存在了,就得到了無余涅槃。無余涅槃是佛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雖然早已證得無上菩提,但只有80歲時在娑羅樹下入滅后才進入無余涅槃。
3、本來自性清靜涅槃:
是指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現象的本質,故稱自性;真如不生不滅,本來寂靜,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雖然有圣凡的分別,但本具的真如法性無異。真如與一切法相非一非異,但都只能憑圣者的內證,并非語言文字和思想概念所能描述,本性寂靜,故稱涅槃。
4、無住處涅槃:
指雖已斷除煩惱障,但尚未能斷除所知障,所以仍有法執,不住生死而住涅槃,大智大悲時常并起,由于大智所以超脫煩惱,由于大悲,所以不舍眾生,本體雖然寂靜,大用卻能無邊,所以能夠利樂眾生,盡未來際。
為什么要涅槃?
佛教認為,眾生所有的行為、言語和意念都會招致業報,行善就會得善報,行惡就會得惡報。而得到了善惡報應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業,導致新的報應。眾生就這樣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中輪回不息,在六道中輪回的眾生具有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眾生一切煩惱的根源在于有欲望,而欲望的產生直接源于人的無知,所以人只有擺脫無知,才能從根本去除人的欲望和痛苦,跳出六道輪回,進入一種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不生不滅、永恒寂靜的涅槃境界。
涅槃的意義
涅槃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云涅槃,今順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訛略,或楚夏不同。舊譯為滅度,或云寂滅、無為、解脫、安樂、不生不滅等,名雖異其義則同。今單舉滅度和寂滅二義釋之:滅度,即“滅”除煩惱,“度”脫生死的意思。寂滅,寂謂理性“寂”靜,滅謂煩惱“滅”除。亦可說,證得“寂”靜之體性,自然煩惱“滅”除;煩惱滅除,自然證得寂靜體性。“智論”云:涅名為出,槃名為趣,謂永出諸趣生死,則亦可譯為出趣也。
若據新譯——玄奘法師則譯為“圓寂”,此義比較來得完善,因為寂滅、滅度、解脫等譯,不過僅約斷德方面,言斷滅生死煩惱。圓寂則統明智斷二德。今略釋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圓”;永離一切煩惱生死叫做“寂”。簡單的說:即德無不“圓”,患無不“寂”。詳細的說:即福慧二嚴做到圓滿無缺(圓),三惑煩惱徹底清除,二種生死完全度脫(寂),永遠不再被煩惱生死所困擾,回復“圓”明“寂”照的本有心體,而獲到一種純善純美的莊嚴解脫。這就是涅槃的境界——圓寂。圓約進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約滅惡方面言(斷惑滅苦)。據此研究起來,圓寂似乎大乘無為的涅槃,寂靜、滅度等為小乘涅槃。
要之,圓寂也就是指得“圓明寂照之真心”。因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圓),永離一切煩惱(寂)故。成佛即證此真心,故涅槃并非諸佛的專有品,不過凡夫一向為夢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證得。所謂迷則顛倒夢想,悟則究竟涅槃。
當知夢想,根本是由本覺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滅一分夢想,即證一分真覺(如鏡子去一分塵埃,即現一分光明),乃至全滅全證。至此則一切功德無不復歸“圓”滿,一切煩惱生死無不畢竟空“寂”,是證到大乘究竟涅槃的境界。
鳳凰涅槃簡介
鳳凰涅槃,是指鳳凰浴火燃燒,向死而生,在火中燃燒后重生重現,并得到永生。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和一種勇敢奮斗的堅強意志。出自于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鳳凰涅槃》,并非民間流傳的中國古代神話。其所描述的鳳凰其實是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菲尼克斯。
同時,人們對鳳凰涅槃的含義還有另一種延伸和解讀,常用來比喻一個人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人世的磨難洗禮后,獲得了重生般的改變,變得更加人格堅強,精神獨立,活法漂亮。
鳳凰涅槃含義
鳳凰涅槃—— 指鳳凰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浴火重生:經過火的燃燒后重生,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一種堅強的意志。
五百年:不只是簡單的字眼,也是一種比喻,只指很久漫長難熬的時間,如華夏文化中 “九” 不只是九而是眾多的意思。
鳳凰涅槃——也可以是比喻一個人在漫長的時間里 ,經歷了人世間的苦痛后,從浮躁 消沉 死灰一般變得成熟,穩重而堅強···
鳳凰涅槃傳說
鳳凰涅槃傳說一
一個與火有關的美麗神話。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后,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燈映射出長達數公里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云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弦,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鳳凰涅槃傳說二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 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礪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鳳凰涅槃傳說三
古荊州之火鳳凰的由來: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楚國有一年發大水,連續三個月降雨不見天日,全國成了水鄉澤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國國君設壇祭日,祈求太陽早日出來,沒想到邪惡的烏龍繼續降雨,國君詔令天下勇士討伐邪惡的烏龍,都被烏龍打敗并吃掉。有一謀士說,在楚國的東邊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只神鳥名曰——火鳳凰。楚國國君和謀士請火鳳凰為人間除魔,火鳳凰義不容辭前去除魔,火鳳凰和烏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分出勝負,火鳳凰最后只得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的心和烏龍拼搏,最后火鳳凰和烏龍同時化為灰燼,天地重現光明楚國百姓為了紀念火鳳凰,在鳳凰山上修了一座火鳳凰壇。還在我們平原山就是很大的方圓幾公里的紅土包。
鳳凰涅槃傳說四
火鳳凰在埃及,代表鳳凰的古老原詞是“Fenice”,Fenice原指埃及神話中的不死火鳥,相傳這種生長于阿拉伯沙漠中的美麗而孤獨的鳥每500年自焚為燼,再從灰燼中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但也有另一種說法,當鳳凰接受烈焰的洗禮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從灰燼中重生,一旦重生失敗則永遠消失。火鳳凰的傳說,很早就從埃及傳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說被演繹的更加美麗。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